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4:40    次浏览
“电动车生产准入”放鱼不放虾?张诗燕张少华仔细打量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《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》的具体内容,就可以感受到尽管“大门即将打开”但是“门槛不低”的强烈信息。因为无论是从“新建企业投资主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”抑或还是从“新建企业投资项目应包含的内容”来看,要一一达到并不轻松。“有3 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,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,掌握整车控制系统、动力电池系统、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,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。具有整车试制能力,具备完整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试制条件,包括车身及底盘制造、动力电池系统集成、整车装配等主要试制工艺和装备”等要求,几乎封死了造车外行们“单枪匹马”向电动汽车制造业进军之路。现在看来,携手传统汽车大佬、实现曲线进入,只能是唯一的务实选择。之前,已然传出小米、百度、阿里巴巴、乐视等“门外汉”正摩拳擦掌杀向电动汽车市场的重磅消息。而以现实来看,“携手共进”当属主流。3月12日阿里巴巴在与上汽集团联合宣布“将投资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,共同打造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”。在此之前,旨在打造“智能化、互联网化、纯电动化”新一代超级汽车的乐视,牵手北汽,一道入主美国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,当上第二大股东。或许,形成优势互补、最终获得双赢,是改良当前新能源汽车业界生态最为稳妥的推进方式。“投入大、周期长、销量低”,在通往电动汽车的道路上,实则波诡云谲、危机四伏。一不留神,先驱顷刻便成了先烈。这在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史上,并不鲜见。在互联网技术、汽车制造工艺方面,IT企业与汽车厂家各有先发优势,因此可以相互借力,实现梦想。由此看来,看似高砌的门槛,并不会成为影响电动汽车制造业的阻碍。相反,它能推动最佳合作模式的诞生。不过,《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》仍不能给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带来黎明前的曙光。“车长≤4米、座位数4座”的车型,其最高车速必须超过100公里/小时;“车长4米”的车型,最高车速必须超过120公里/小时”严厉要求,就把低速电动汽车排除在外。要知道,它们的最高时速一般多在50km到70km左右。